9619-作者:陈川湘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3(+1):R3义务责任,应该做的,数学特征值为(0,+1),R3(+1)是指在没有强制的要求之下,这件事情你做了,是应该的,属于义务责任高阶R3(+1)的体现。比如:大街上有位老奶奶摔倒了,大家都过去帮助她,将老奶奶扶了起来。

我曾经听过罗振宇老师说的一个故事。
一个失明的老人坐在一栋大厦的台阶边乞讨,旁边的纸板上面写着:“我是个盲人,请帮帮我。”
他是那么可怜,可是路过的人却很少回应他。
一个漂亮女孩子从他旁边走过,突然回身,把老盲人的纸板翻过来,唰唰写下了一行字,然后离开。
奇迹发生了——人们纷纷把硬币放到老人跟前。
长日将尽,女孩再次路过,老人摸到熟悉的鞋子,问她:“你在我的纸板上写了什么?”
女孩答:“同样的话,只是用了不同的语言。”
她写的是:“这真是美好的一天,而我却看不见。”

有人说,
思维决定出路,
的确令人深思。

盲人:
“我是个盲人,请帮帮我”
——责任客体思维

而聪明的女孩:
“这真是美好的一天,而我却看不见。”
——责任主体思维

责任客体思维是指,
我评价他人

责任主体思维是指,
我被他人评价

盲人说,
“我是个盲人,请帮帮我”。
言外之意是,
你帮了我,你就是好人(我评价他人)。
而这个帮是不受约束的行为,
过客们可以帮,
也可以不帮。

事实上,
成熟人的心理,
对被帮的人,
是不需要也不想被评价,
所以,
过客帮人的动力不充足。

女孩说
“这真是美好的一天,而我却看不见。”
言外之意是,
这么美好的世界,
竟然我看不见,
我真是太可怜啦(我被他人评价)。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过客们有了帮人的动力。


心若向阳,何惧忧伤?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不如意的时候,

你想过转变自己的思维吗?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3(+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